大盘较上一周上涨,市场热点不断

市场评述(20240304-20240308)

市场回顾

进入3月第二交易周,市场整体较前一周上涨。两市成交金额周均下跌至9,912.75亿元,北向资金周净流出31.07亿元,两融余额14,961.11亿元。截至上周五收盘,上证综指周涨0.63%,收于3,046.02点,深证成指周跌0.70%,收于9,369.05点,沪深300涨0.20%,收于3,544.91点,创业板指周跌0.92%,收于1,807.29点。各行业来看,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纺织服装涨幅居前,分别为4.49%、4.23%、2.60%;房地产、商业贸易、传媒跌幅居前,分别为-4.52%、-2.55%、-2.54%。

市场热点

2月通胀数据春节因素推动CPI回升

2月CPI同比增速较1月的-0.8%明显回升至0.7%,高于彭博一致预期的0.3%,环比从1月的0.3%继续回升至1%;PPI同比从1月的-2.5%再度回落至-2.7%,低于彭博一致预期-2.5%,环比与1月持平于-0.2%。CPI同比回升部分受春节效应提振(24年春节2月10日、23年春节为1月22日),1-2月CPI累计同比录得约0%,不排除3月随着严寒天气及节日效应消退、CPI同比有所回落。

CPI同比降幅较1月的-0.8%明显回升至0.7%,环比较1月的0.3%上行至1%、对比春节同样偏晚的2013、2016、2021年(2月环比分别为1.1%、1.6%、0.6%)偏中性。此外,核心CPI环比较1月的0.3%继续上行至0.5%,高于2013、2016、2021年水平,或显示今年节日效应强于往年。春节前后消费需求呈现脉冲性回升,CPI往往也走高。而今年春节假期更长,消费、出行相关数据总体超出市场预期,对交通、旅游等价格亦有明显提振,但可持续性仍待观察。

食品CPI同比降幅从1月的5.9%大幅收窄至0.9%,对CPI同比的拖累从1.1个百分点变为0。其中,猪肉、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从-17.3%、-12.7%转正至0.2%、2.9%。环比增速来看,2月食品价格环比较1月的0.4%回升至3.3%,一方面,节日餐饮需求对价格有所拉动,如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5天,全国多人堂食套餐订单量较去年增长161%;另一方面,雨雪寒潮天气频发、根据气象局统计,今年2月受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两轮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或对鲜菜、鲜果等食品价格带来短期扰动。

非食品CPI同比增速从1月的0.4%回升至1.1%,核心CPI同比从1月的0.4%上行至2%。其中,交通通信同比降幅从1月的2.4%明显收窄至0.4%、教育文化娱乐同比从1月的1.3%上行至3.9%,二者合计贡献CPI同比约0.6个百分点,主要受到旅游出行活动较强的提振,体现在分项中服务价格上涨1.9%,贡献CPI同比约0.8个百分点,其中旅游、飞机票和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分别上涨23.1%、20.8%和17.4%。环比来看,非食品CPI环比从1月的0.2%上行至0.5%,略高于2013、2016、2021年的0.2%-0.4%。春节期间出行和文娱消费需求大幅增加,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旅游、电影及演出票价格涨幅在12.5%-23.0%之间,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30个百分点。

2月PPI同比降幅从1月的2.5%回落至2.7%,PPI环比与1月的-0.2%持平,2月春节假期叠加今年复工偏晚或对生产资料价格带来拖累。整体而言,今年1季度PPI为基数平稳期、单月翘尾效应的拖累均为2.3个百分点左右。

同比而言,上游行业中,黑色、有色金属加工同比分别从1月的-2.9%、0.6%回落至-4.9%、-0.2%,石油开采和加工行业同比降幅亦小幅回落;中游行业降幅变动较小,通用设备降幅持平于0.5%,而运输设备降幅从0.4%略回落至0.5%;下游行业价格指标呈现分化,食品和医药价格同比从1月的0.7%、0.3%回落至0.9%、0.5%,而计算机电子行业价格同比从3%收窄至2.1%,汽车制造业同比降幅持平于-1.5%。

环比而言,2月PPI生产资料价格环比降幅从0.2%略走阔至0.3%,而生活资料PPI环比降幅从1月的0.2%收窄至0.1%,部分受春节效应的干扰。2月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上行3.2%,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环比上涨,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和石油煤炭加工环比分别上涨2.5%、0.2%。而受北方气温偏高叠加非电用煤需求季节性偏弱的影响,煤炭开采价格环比回落0.7%。受春节假日房地产、基建项目停工等因素的影响,黑色金属加工、水泥制造价格分别环比回落0.4%、1.4%。此外,下游锂离子电池、新能源车、计算机电子行业价格亦季节性回落约0.1%-0.5%

春节期间CPI同环比的明显上行有长假消费提振、雨雪天气干扰食品供给等短期因素,随着3月以后诸多因素的影响消退、可持续性仍待观察。此外,PPI同比回升动能可能仍偏弱,根据百年建筑网节后第三周建筑开工调研统计,全国建筑项目的开复工率及劳务上工率分别为62.9%、57.5%、低于去年同期超过10个百分点,或表明今年基建、地产等开工活动较往年偏滞后,或对上游相关原材料价格带来拖累。

黄金价格再创新高,1-2月纺织服装出口反弹

上周有色金属板块上涨4.49%,跑赢大盘4.29%。近期,美联储最青睐的指标PCE涨幅创近三年来最小,1月核心PCE价格指数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2.8%,与预期持平。加之近来美国四季度GDP终值下修,ISM制造业PMI等数据疲软,提振市场对6月开启降息的信心。美国纽约社区银行减记24亿美元商誉,直接导致第四季度亏损修正至27.1亿美元,较原先披露的亏损金额增加了逾10倍。银行再度暴雷引发市场担忧,驱动黄金发挥避险属性。整体来看,贵金属价格短期内或将维持高位震荡趋势,美国降息在即,贵金属或将迎来新一轮上涨。上周铜价窄幅震荡走高。宏观方面,降息预期再起,美元承压,提振铜价。供应方面,近期供应端扰动频发,以及上周进口铜精矿TC价格跌至13美元/吨。铜精矿现货TC继续大幅下跌,铜冶炼的利润持续下降,可能影响一季度精炼铜的产量。精铜杆企业大多表示上周消费延续降温,下游入市维持谨慎观望,多数企业出货以年前订单为主。整体看,宏观情绪叠加供应偏紧,铜价或维持高位震荡。

上周纺织服装板块上涨2.60%,跑赢大盘2.40%。1-2月全球纺织服装出口在低基数下实现恢复性增长,关注上游纺织受益于量、价、利驱动的业绩弹性。据海关总署数据,1-2月国内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额451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其中纺织品、服装出口分别增长15.5%、13.1%。在下游品牌逐步去库存之后,纺织服装出口额开始呈现反弹趋势。当前纺织业下游品牌客户对于24年具有增长信心,去库存也已临近尾声,纺织制造板块将进入补库周期,业绩持续改善的方向不变,鉴于下游需求的复苏节奏偏平稳,预计制造端订单逐步改善,看好运动制造链的恢复弹性。24年初以来,随着需求复苏,国内外棉价趋势上行,建议关注棉纺行业,双重受益于棉价上涨、需求回暖。

投资策略及行业配置

上周大盘较前一周上涨,科技股、周期股小幅上涨,消费股、金融地产股下跌。

1、A股大势研判:展望后续,前期的市场逻辑将得到延续,海外利好钝化、政策强刺激预期落空、资金面看不到好转、对中长期因素的担忧超过了短周期触底回升的利好,看空市场,没有春季躁动。(1)海外的十年美债下行并未带来北上资金净流入的利好;(2)中美元首会晤并未带来关税调降的直接经济利好,虽然军事冲突等极端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但各领域的竞争依然激烈,未来一段时间,中美战略博弈将处于不确定中;(3)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4年经济政策倾向“调结构”而非“稳增长”,总量刺激政策概率较小;(4)短期国内经济数据持续验证“弱现实”;(5)对中长期的各种担忧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包括国际地缘冲突加剧、新一轮科技创新在AI领域落后、人口老龄化、地产危机;(6)资金抱团方向“两极分化”,一边是避险属性较强的煤炭公用事业等跑出超额,另一边北证新股凭“池小水浅”的优势获得部分活跃资金青睐。总体看,分子分母均缺少明显的边际改善预期,风险偏好承压、资金面陷入负反馈为本次调整的主要原因。

短周期看已现六重底,但当前对中长期因素的担忧超过了短周期的利好,后续需要进一步观察市场风险偏好是否会减弱对长周期影响因素的定价。

1)经济底:实际GDP环比二季度见底。但近期有所回踩,经济复苏强度弱。

2)政策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定调积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但市场质疑具体政策举措对目标实现的支撑。

3)盈利底: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连续9个月好转,单月利润同比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而且其中有3个月都保持了两位数正增长。上市公司的盈利在23年三季度也已由负转正。

4)库存底:中国已经开启补库周期,美国也即将开始,中美补库共振可期。但鉴于全球经济依然下行,国内经济弱复苏,补库周期的弹性也会比较弱。

5)估值底 + 股债收益差极致:A股主要股指的估值历史分位数低于40%;在全球对比中也处于低位;股债收益差处于-2倍标准差。但市场质疑在长周期打破的背景下,该规律的有效性。

6)美元流动性筑底:美联储的政策转向已经确定,加息结束,市场博弈已经聚焦到何时降息以及降息幅度,美元流动性最差的时候已过。但对于A股市场的北上资金将多大程度上体现没有流动性好转,还取决于多种因素,如中国在新兴国家中的比较优势等。

2、行业配置建议:积极应对。

(1)主要采用防御策略:红利高股息+强现金流à煤炭、公路、铁路、核电、燃气、港口等。

(2)根据市场环境择机布局逻辑独立性强、与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弱的领域:

l制造业出海(国际竞争力 + 渗透率 + 利润率)à家电、高端装备 > 汽车、新能源、手机、军贸

l中美补库周期(库存低位+弱供给+需求抬升+景气度)à商用车>汽车零部件、光学光电子>贵金属>炼化及贸易、冶钢原料、消费电子、造纸、纺织制造

l消费分层(高端消费 + 国货平替)à高端白酒 VS. 服饰、餐饮、中古产业、殡葬、人服、职业培训

l产业逻辑(自身产业逻辑 + 美股映射 + 前期跌幅较大)

nTMT:AI(算力、应用、机器人)> 半导体周期(DRAM存储价格上升) > 消费电子(手机出货量上升) > 国产替代

n医药:反腐拐点 + 爆款单品拉动 + 估值底 + 机构持仓低 + 投融资边际向好(资本开支见底,美元流动性转向)

n军工:中期调整 + 高层人事落地

从中长期角度,在注册制和退市新规实施背景下,优胜劣汰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个股分化将是中长期趋势,龙头企业和优质成长企业将持续受益。

(数据来源:Wind,市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与未来业绩保证)

声明:本材料由国金基金编写,未经国金基金事先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传送、复印、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载的数据、资料及观点仅提供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材料所载内容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金基金认为可靠,但国金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证。因使用本材料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国金基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