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市场评述(20231016-20231020)
市场回顾
进入10月第二个交易周,市场整体较节前一周下跌。两市成交金额周均下跌至7,724.42亿元,北向资金周净流出240.44亿元,两融余额16,241.24亿元。截至上周五收盘,上证综指周跌3.40%,收于2,983.06点,深证成指周跌4.95%,收于9,570.36点,沪深300周跌4.17%,收于3,510.59点,创业板指周跌4.99%,收于1,896.95点。各行业来看,没有上涨的板块;通信、医药生物、计算机跌幅居前,分别为-7.35%、-6.88%、-6.24%。
市场热点
9月经济数据:经济持续修复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速4.4%。7月受自然灾害等短期因素的扰动为三季度数据低点,8-9月经济逐步企稳回升,特别是生产恢复较快,而服务业生产指数维持高位。环比来看,二三产业环比均强于季节性,而三产则达到除2020年和2022年之外最强的三季度环比。2023年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前值4.5%),两年平均增速5.4%,显著回升。从行业大类来看,采矿业同比增速为1.5%(前值2.3%),制造业5.0%(前值5.4%),电热水3.5%(前值0.2%)。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带动上游采掘业生产触底回升,出口回暖带动制造业维持韧性,其中,设备有所回暖,低库存的原材料生产维持韧性。
制造业投资小幅回升,有色、食品和运输设备较8月改善幅度较大;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较8月小幅扩大,但新开工和地产销售同比降幅有所收窄,可能指向土地购置费的拖累,实物工作量则有所改善。狭义和广义基建投资均明显改善,除电力投资维持高增外,9月交通运输改善幅度较大。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5.5%(前值4.6%),环比也来到历史偏高水位。消费的修复与前期政策密集出台相关,存量贷款利率调降很大程度上修复了居民的现金流和悲观预期,阶段性支撑消费。结构角度,餐饮收入持续增长,依然处于历史高位;商品内部依然呈现分化,其中汽车维持韧性。必选消费是主要的边际贡献,同比增长8.4%。
导致市场普遍低估三季度GDP的可能原因是易被忽略的中小城市经济复苏力度强于大城市。9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整体表现(5.0%,较8月-0.2%)好于31个大城市(5.2%,较8月-0.1%),中小城市经济活动改善好于大城市,这一情况与2022年四季度类似,彼时同样由于第三产业的韧性带来GDP超预期。
年初以来在经历了积压需求释放带来的超预期复苏和超季节性回落之后,经济可能正向疫后新的常态化增长中枢靠拢,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基本无压力。2023年二、三季度相对一季度的复合环比为10.7%,略低于16-19年平均12.0%的水平。短期继续刺激经济的必要性有所下降。
9月社零略好于一致预期,保险监管趋严
上周食品饮料板块下跌5.44%,跑输大盘1.27%。9月我国社零总额为3.98万亿元,同比+5.5%,好于一致预期的+4.9%。除汽车外的消费品零售额为3.54万亿元,同比+5.9%。社零总额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CAGR为4.0%,低于8月的5.0%。分渠道看:线下社零持续恢复。9月,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为1.06万亿元,同比+4.6%(前值为6.1%),近2年CAGR为6.4%(前值为+6.3%);推算线下社零总额为2.92万亿元,同比+5.8%(前值为4.1%),近2年CAGR为3.2(前值为+4.6%)。分业态看,便利店、专业店表现相对更好,2023年1-9月我国便利店、专业店、品牌专卖店、百货店、超市零售额同比+7.5%、 +4.3%、+3.1%、+7.7%、-0.4%。分场景看,餐饮消费明显好于商品零售。9月商品零售额同比+4.6%,近两年CAGR为3.8%(前值为+4.4%);餐饮收入同比+13.8%,近2年CAGR为5.8%(前值为+10.4%),餐饮消费持续改善。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消息,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5%(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其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7%;9月全国规上企业白酒产量42万千升,同比增长12.6%;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烟酒类零售总额为568亿元,同比增长23.1%。贵州茅台公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三季度稳健增长,增长质量较高。3Q23实现营业总收入343.29亿元,同比+13.14%;实现营业收入336.92亿元,同比+14.04%;实现归母净利润168.9亿元,同比+15.68%。单三季度增速略高于此前市场偏悲观预期,体现出较强的增长稳定性。
上周非银金融板块下跌1.18%,跑赢大盘2.99%。10月18日,原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强化管理促进人身险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科学制定公司年度预算,防止激进发展、大进大出;2)要规范承保管理,不得采取大幅提前收取保费并指定第二年保单生效日的方式进行承保,不得将客户实质为保费的资金存放于其他投资理财类账户,防止出现承保空档,引发合同纠纷,滋生经营风险;3)加强费用规范性、真实性管理,确保实际费用不高于报备费用,杜绝恶性竞争;4)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反监管规定的行为,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2023年由于政策调整影响,多数人身险公司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步入四季度,人身险行业进入开门红筹备与启动阶段。《通知》对开门红乱象收紧监管约束,结合此前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的窗口指导与《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预计今年开门红工作将更为理性。
投资策略及行业配置
上周大盘较前一周下跌,跌幅由小到大依次是金融地产股、周期股、消费股、科技股。
1、A股大势研判:政策继续发力,市场筑底,反弹高度有限,但回调风险也可控。
(1)国内外宏观政策、地缘政治、库存盈利等多个因素处于向好拐点:
1)中国稳增长政策发力:在7月政治局会议多个表述超预期的政策框架下,具体稳增长、扩内需政策已在8-9月陆续出台,虽然在中美共振去库存的大背景下,政策的具体力度和效果还比较有限,但从已经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看,大部分分项均已出现拐头向上的企稳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极大修正前期市场的悲观预期,恢复市场信心。当前通胀依然比较弱、M1增速继续下行、地产销售依然低迷,市场处于将信将疑阶段,预计未来政策将继续发力,直至扭转预期,重点关注:一揽子化债方案、第二轮松地产政策。
2)美元流动性转向可期:9月下旬开始,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美联储再次加息的必要性,面对“紧缩过度”和“紧缩过少”的双向风险,美联储官员密集发声,提前放出货币政策的软化信号,天平逐渐向停止加息倾斜。根据最新的CME美联储观察工具的预期概率分布,之后已经不再加息,降息时点则要到明年6月份,这些与9月美联储议息会的点阵图预测有了比较大的变化,美元、美债或将筑顶下行,从而改善美元流动性。
3) 中美高层延续回归正常沟通轨道,军事冲突等极端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随着6月布林肯访华、7月耶伦访华、8月雷蒙多、10月舒默率参议院代表团访华,中美高层正逐步回到正常沟通轨道,11月APEC会议期间中美元首会晤可期,预计在2024大选年来临之前中美关系将保持阶段性的缓和。但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旨在对华展开全方位战略竞争,预计未来中美在商贸往来、航班签证、人员交流等方面可能迎来改善,而在科技、经济、军事、地缘等方面竞争激烈。
4)人民币汇率企稳震荡,央行政策底显现。(a)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叠加部分短期因素导致美债、美元指数高位继续走强,中美利差倒挂加剧,对人民币形成一定压制。(b)中国宏观刺激政策:7月政治局会议定调积极,对恢复经济增长信心至关重要,目前政策落地加速,利好人民币升值。(c)央行汇率工具:为缓解汇率贬值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在8月18日发布的《2023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继7月央行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9月1日,央行决定自2023年9月15日起,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下调至4%,后续央行或将运用更多汇率管理工具。从官方近期连续密集出台相关表态、动作来看,短期政策维稳意图逐渐凸显。
5)库存与盈利周期显现拐点迹象,但预计力度有限:(a)中美共振去库存已过半:中国22年4月见顶,美国22年6月见顶;海外需求仍然在下探阶段,国内经济大概率是恢复而非全面复苏、ROE是企稳但较难开启新一轮向上的周期。(b)中国或已进入“补库预期”交易:8月工业产成品库存触底回升2.4%(前值1.6%)。(c)企业盈利:1-8月规上工业企业盈利同比-11.7%,前值-15.5%,延续负增,但已连续6个月收窄,随着去存周期可能在Q3结束,叠加PPI触底回升,企业盈利将逐步走强。
(2)市场宽基指数下行空间有限,回调风险相对可控。
1)估值不贵:A 股主要指数的 PE(TTM) 估值历史分位依然低于50%,与全球主要股指相比,处于中低水准;申万一级30个行业中有接近 60% 行业的 PE(TTM) 估值历史分位低于45%,具有足够的安全边际。2)资产比价高:万得300非金融的股债收益差已低于-2X标准差,从历史上看除非发生金融危机等大级别的风险才有可能继续大幅度下探,否则从大类资产的维度看,权益市场具有较高的相对性价比。
2、行业配置建议:关注红利高股息+政策利好+产业逻辑方向。
(1)鉴于宏观层面,中美利差依然在扩大、中国政策总体低于预期、中国经济基本面好转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微观层面,A股依然处于存量/缩量博弈市场环境,预计A股市场依然处于筑底期,首要的是防御,关注红利高股息+低波动或高增长的配置价值,关注煤炭、石化、运营商、电力等板块。
(2)政策依然是未来一段时间的焦点,特别是活跃资本市场继续出招(包括融券机制进一步优化、中央汇金等平准基金入场等)、地产第二轮放松政策(包括一线城市限购放松、城中村改造范围扩容、保障性租赁房)、一揽子化债方案细化(包括特殊再融资债券等)领域。
(3)具有自身产业逻辑,且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行业(前期跌幅较大+估值低位),包括TMT和医药:1)TMT:经过近4个月的调整,叠加强预期弱现实的宏观经济环境回归,TMT再次具有吸引力,关注AI产业链(长期产业逻辑得到验证,特别是光模块、数据要素等逻辑比较硬的细分领域,同时注意海外AI的泡沫水平和国内AI的去伪存真)、半导体(产业周期反转在即、资产价格抢跑)和华为产业链。2)医药:美联储鸽派新消息 (创新药、CXO)+全球医药投融资触底回暖+反腐拐点支撑情绪+3 年估值底部获配置资金青睐+主题强化赚钱效应且再出新利好消息 (减肥药肾病临床数据优异等利好不断)。
(4)全球商品周期:关注补库预期、美元流动性转向机会,建议上游周期(长期产能格局好+短期库存周期+估值低+巴以冲突激化),但该板块在8-9月已经上涨不少、近期美债收益率飙升且大概率维持高位震荡,这将压制大宗商品价格,或许将出现分化,注意回调风险。
从中长期角度,在注册制和退市新规实施背景下,优胜劣汰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个股分化将是中长期趋势,龙头企业和优质成长企业将持续受益。
(数据来源:Wind,市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与未来业绩保证)
声明:本材料由国金基金编写,未经国金基金事先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传送、复印、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载的数据、资料及观点仅提供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材料所载内容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金基金认为可靠,但国金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证。因使用本材料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国金基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