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周市场回顾
上周上证综指继续向上突破,周五在科创板的带领下突破3800点,达到3825.76点,创下2016年以来的新高。北证50指数周涨幅最大,达到8.4%,其次是创业板和中小100指数,涨幅分别是5.9%和4.6%,其余指数表现差别不大,中证2000指数涨幅较小,但也上涨了3.2%。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提升,上周万得全A指数日均成交达到2.59万亿,较前两周有明显的放大,融资余额也进一步攀升,达到2.14万亿。
随着指数的震荡上行,A股市场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年初以来表现强势的微盘股和红利指数均阶段性的跑输市场,市场内在结构的分化也开始加剧。例如上周五上证指数上涨了1.45%、万得全A指数上涨了1.64%,但A股整体上涨个数为2802只、下跌个数为2393只。回顾市场走势,二季度市场的增量资金来自于保险,红利类资金表现强势;进入三季度后,私募、两融等活跃资金入市积极,对产业趋势类资产偏好度明显提升。在活跃的私募、两融资金市场下,指数进入阶段性高波动阶段。
行业指数继续呈现出高弹性特征,科技成长板块领涨,通信、电子继续领涨,单周10.8%、9.0%,同属TMT板块的计算机、传媒也上涨了7.9%和5.2%,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在国产算力新叙事之下,以龙头芯片代表的“自主可控”开启估值提升行情。市场定价提升的板块,是科技产业趋势和高景气方向,代表的是国产算力和稀土小金属。在指数冲关之下,互联网金融及券商作为景气方向之一亦跑出超额。二季度公募和市场增配较多的银行阶段性表现较弱,风险偏好抬升之下,弱弹性的标的阶段性表现不强,此类板块或仍有绝对收益空间。周期板块表现同样较弱,市场担心GDP增速在三季度开始回落,且宏观总需求并未明显扩张,反内卷是否带来行业格局优化,仍需要产销数据的验证。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Jackson Hole发表讲话,演讲的第一部分是短期经济和政策展望,结论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胀有压力但是失控的风险目前看不大;第二部分是五年一次货币政策框架审查的结果与调整,回归了灵活的通胀目标制框架。
鲍威尔讲话加强了投资者对于9月降息的信心,美国资本市场表现为债券收益率下行、美元贬值、美股上涨。从美联储的表态看,即便8月非农和CPI超预期, 9月仍有概率降息,但会影响四季度及2026年降息。目前三季度就业相对偏弱,四季度或有所改善,关税对通胀的传导较为温和,12月仍可能再次降息,但2026年降息前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短期如果美元降息会给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风险资产均收益,相较A股而言,港股受益或更明显。
二、本周市场展望
美国9月份降息的概率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全球流动性的好转,A股和港股都或将受益于流动性的改善。在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港股的流动性改善相对较为明确,而国内进一步降准或降息的概率不高;若美联储在四季度进一步降息,则国内可能会进一步释放流动性,但在目前的经济和市场结构下,国内降息的概率不高。
近期资金入市积极性提升较多,推升指数持续抬升。从资金的结构看,保险类资金入市的规模较大,但其对资产价格的稳定性要求也更高,资产负债匹配的维度看,其关注红利资产的诉求较大,其次是具备增长潜力的价值类板块;公募基金2025年以来发行提速,但其增量短期并未明显爆发;从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的表现看,外资增配A股并未明显提升,但反馈外资对国内权益资产的关注度提升;三季度以来增长较多的是融资余额,其次是私募资金的活跃度提升。此类资金的交易属性较高,市场可能进入高波动阶段。
三、权益市场投资策略
从结构上看,科技成长和消费复苏,仍是市场主线。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等在内的产业周期仍在上行阶段,行业估值仍有提升空间。随着经济企稳,居民消费有望恢复,新产品和新模式下的细分行业,有望在行业逻辑和企业业绩得到验证,推升景气度。在风险偏好回升的背景下,红利类资产的相对性价比有所回落,但对于保险、社保、年金等稳定类资金的吸引力仍在,可持续关注。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未经特别说明,均源自wind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本材料既不构成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也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本材料由国金基金编写,未经国金基金事先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传送、复印、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载观点和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应被视为国金基金销售任何公募基金、资管计划或其他金融产品的要约,不构成产品未来投资策略及业绩的保证。本材料所载内容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金基金认为可靠,但国金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证。国金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委托财产,但不保证委托财产本金不受损失,也不保证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因使用本材料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国金基金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在了解基金的特有风险并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独立做出投资决策。本材料制作时间:2025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