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
一、上周市场回顾
1、资金面
上周两个交易日央行周一投放20亿,周二放量投放4400亿跨节7天逆回购,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4380亿。央行在节前最后一日对流动性的呵护大幅缓解了银行体系资金面的紧张情况,全月非银的流动性较为充裕,4月末流动性分层的情况不明显,全周R001运行在1.89-2.00%区间,跨月跨节品种R007运行在2.09-2.11%区间。银行间回购成交量从前一周的5.7万亿缩减至月末3.7万亿,一年国股存单收益率跟随利率走势从前一周的2.18%大幅回落7bp至2.11%。
2、利率债
一级市场:国债、国开、政金债、地方债发行量、偿还量、净融资额(与前一周比较)。
发行额(亿元) |
偿还量(亿元) |
净融资额(亿元) |
净融资额比上周 (亿元) |
|
国债 |
280.00 |
952.20 |
-672.20 |
1,151.90 |
地方债 |
1,020.41 |
163.15 |
857.27 |
482.75 |
政金债 |
390.00 |
0.00 |
390.00 |
-1,228.80 |
国开债 |
390.00 |
0.00 |
390.00 |
-425.00 |
数据来源:wind,2024-5-5
二级市场:
上周仅有两个交易日,经过前一周的收益率加速上行,利率债交易情绪在周一午后有所企稳,周二因央行公开市场投放加量呵护流动性,公布的4月PMI数据环比回落,政治局会议落地多重利好下,利率债收益率在周二大幅回落。截止至4月30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报在1.6928%,较4月28日下行0.04bp;10年国债收益率报在2.3028%,较4月28日下行2.16bp,再度接近2.30%关键点位。中债总财富指数微涨0.05%,其中7-10年指数涨幅稍大,其余期限指数和前一周变化不大。
周变化(bp) |
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 |
1-3年 |
3-5年 |
5-7年 |
7-10年 |
2024-04-28 |
231.78 |
206.12 |
224.34 |
241.76 |
237.85 |
2024-04-30 |
231.90 |
206.08 |
224.40 |
241.74 |
238.07 |
指数涨跌 |
0.05% |
-0.02% |
0.03% |
-0.01% |
0.09% |
数据来源:wind
3、信用债
一级市场:非金融企业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发行量、偿还量、净融资额(与前一周比较)
发行额(亿元) |
偿还量(亿元) |
净融资额(亿元) |
净融资额比上周 (亿元) |
|
企业债 |
0.00 |
60.00 |
-60.00 |
75.37 |
公司债 |
110.99 |
684.92 |
-573.93 |
-909.86 |
中期票据 |
88.79 |
294.78 |
-205.99 |
-525.28 |
短期融资券 |
114.00 |
360.60 |
-246.60 |
-825.66 |
数据来源:wind,2024-5-5
二级市场:
债市经历了较为剧烈的回调,信用债总体表现为回调方向一致、估值回调幅度略小的特点,在极低利差环境下并未出现恐慌式下跌,可能与债市回调时间较短,以及资金仍有欠配压力有关。
周变化(bp) |
中债信用债总财富指数 |
1年以下 |
1-3年 |
3-5年 |
5-7年 |
2024-04-28 |
215.25 |
193.44 |
213.51 |
234.16 |
260.26 |
2024-04-30 |
215.17 |
193.43 |
213.42 |
233.98 |
260.03 |
指数涨跌 |
-0.04% |
-0.01% |
-0.04% |
-0.08% |
-0.09% |
数据来源:wind
4、固收+
上周万得全A上涨1.19%,标普500上周上涨0.55%,美元指数上周下跌0.95%,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0.06%,NYMEX WTI原油下跌6.99%,上周CRB商品指数下跌3.48%,南华黑色指数下跌0.49%;从债市看,上周10年美债收益率下行17.00BP,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0.56BP,中证转债指数上涨0.47%,北证50上涨0.68%。
国内方面,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形势缓和,4月PMI数据继续处于荣枯线以上,同时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较为积极,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进一步优化调整住房政策。五一期间国内服务消费数据表现尚可,消费及出行数据较19年有增长。从海外主要事件来看,美国4月新增非农就业数据低于预期,FOMC会议维持美国基准利率不变,投资者对年内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再度升温。美债利率下行17.00BP,北向资金流入22.76亿元。
二、本周市场展望
经济基本面
1、4月份制造业PMI数据点评
4月30日统计局发布4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为50.4%(前值50.8%),分项看生产指数为52.9%(前值52.2%),新订单指数为51.1%(前值53%)。
首先,4月份制造业PMI相比3月份回落(0.4%),回落幅度略大于季节性的均值(0.2%左右),PMI的读数仍然在荣枯线以上;
其次,从分项看,生产指数仍然在上升,而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回落幅度较大,产需之间走势背离,需求修复的动能放缓值得关注。
再次,从价格上看,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大幅回升至54%(前值50.5%),4月份能源、金属价格上行。
政策面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要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预期管理。
三、固定收益投资策略
1、利率债方面
上周一中午30年国债招标落地后,债市前期的恐慌情绪有所缓解,收益率小幅下行。周二央行逆回购放量呵护流动性、4月PMI数据环比回落以及下午公布的政治局会议内容强化了降息和降准预期后,债市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国债再度接近2.30%关键点位。
4月PMI较3月小幅回落,其中需求端修复放缓值得关注。最新公布的五一假期数据看,服务型消费修复情况较好;商品房成交面积边际改善但幅度较小,仍处于历史低位,地产政策放松的效果有待观察。本次政治局会议内容对债市偏利好,会议总体基调宽松积极。会议要求及早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预计5月将形成政府债供给高峰。对债市的增量信息则是会议提到“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预计在政府债供给上量时降准仍是大概率事件,含政策性利率在内的降息概率也大幅提升。债市在4月末对于政府债供给放量的利空因素交易已较为充分,而总量宽松政策或对债市形成利好支撑。从4月末央行的态度观测,当前利率债收益率已回到其合意区间,预计短期内仍将在低位窄幅波动。前期债市最为担心的赎回负反馈风险或已逐渐缓解,配置型资金可逢政府债供给扰动时考虑增配,交易型资金可在区间内加强波段操作、反向博弈。
2、信用债方面
配置需求仍强,信用债供给不足,信用债市场仍然是资产荒格局,对于信用债、存单、及二永债,其波动或不亚于利率债需要引起关注。信用债跟随利率债快速调整后风险得到一定释放,进一步上行空间有限,可在较高资质主体中适度拉长久期。
城投债方面,本轮回调后城投债性价比有所提升,考虑到当前城投债信用利差已处于历史极值水平,跟随利率债波动或加大,建议当前以中短端票息品种为主。
二永方面,4月30日以来债市和二永的情绪有所好转,前期的调整为二永收益率打开下行空间,可继续结合债市行情加强关注。负债稳定的账户可关注3-5Y的优质城商行,重点关注永续债。
存单方面,预计资金利率中枢(DR007)维持在一般水平,短期内存单利率预计将跟随利率窄幅波动。
3、固收+方面
2024年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已经披露,A股非金融公司一季度收入同比0.93%、净利润同比-3.28%。A股公司ROE下行,主要受周转率及杠杆率拖累,利润率维持不变。4月底的政治局会议政策部署,在经济定调更积极的同时、也新增强调“避免前紧后松”、“坚持乘势而上”,传达出较积极的政策态度。A股市场方面,市场中长期来看,基本面的经济动能还有待验证,考虑到政策对市场的规范和对特定产业的支持,市场可能呈现震荡走势。目前进入业绩真空期,短期可能风险偏好有所好转,结构上,可关注前期调整较多的科技成长方向、及高端制造等新质生产力方向,另外红利方向可以等待回调择机布局。美国方面,美联储声明下一步行动不太可能是加息,暗示降息概率仍存。经济前瞻不确定性加强也将使美联储延续逐会决议、数据依赖策略以确定降息时间点,美联储下一步行动主线仍是降息。从转债看,上周高弹性券的溢价率继续回升,股市在一季报落地的业绩真空期偏好科技、高端制造、汽车、新能源板块,短期风格从红利板块转向调整较多的成长板块。政治局会议落地后的情绪修复中可继续关注低价位的科技、汽车、高端制造等板块个券,同时等待红利板块的回调择机布局。
(国金基金:谢雨芮、叶伟平)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未经特别说明,均源自wind
免责声明:本材料由国金基金编写,未经国金基金事先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传送、复印、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不属于产品宣传推介材料。本材料所载的数据、资料及观点仅提供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材料所载内容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金基金认为可靠,但国金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证。因使用本材料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国金基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