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债市回顾与四季度展望

2019920

一、三季度债券市场回顾

三季度债市总体呈现震荡态势,10年期国开中债估值从7月初的3.61%下行至8月19日的3.39%,之后反弹至9月19日的3.50%。国开活跃券190210从7月初的3.6%下行至8月19日的3.39%,之后反弹至9月19日的3.58%。

1、从7月初到8月19日,收益率下行逾20bp

5月24日包商事件打破银行刚兑,商业银行面临信用收缩的压力,非银同业质押券标准提升,部分机构面临流动性困难,央行采取极其宽松的流动性加以应对;6月份逆周期政策发力,地方债发行较多,尽管7月份公布的6月份经济数据超预期,但是市场对后续经济下行、社融回落预期仍然较强,认为6月份金融、经济数据难以维系,债市总体从6月份到7月下旬是一个窄幅震荡态势。但是7月30日政治局会议明确了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叠加7月末第十二轮中美经贸磋商进展不顺,特朗普加征关税、人民币破7、美联储降息、香港事件,以及部分区域局势紧张,全球避险情绪剧增,债市收益率迎来一波快速的下行,并于8月13日开始触及10年国开3.4%、10年国债3.0%的关键点位,继续下行面临的阻力较大。

2、从8月19日至今,收益率上行近20bp

尽管7月份的经济数据仍然显示供需均回落,但是市场对此已经预期较为充分,8月20日央行进行第一次LPR报价,1年期为4.25%,5年期为4.85%,降幅低于市场预期。此外猪肉价格带动CPI节节上行,6-8月份CPI分别为2.7%、2.8%、2.8%,均高于市场预期,资金面亦从7月中旬开始从异常宽松的状态中不断收紧,短端资金价格对债市长端收益率下行构成了明显制约。8月末,政金债纳入同业资产的传闻加剧了债市调整。8月31日公布的PMI数据继续下行且不及预期,9月4日国常会释放宽松信号,要求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会上同时要求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确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见效。9月6日央行即宣布降准,但是资金面利率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尽管8月经济数据仍然处于供需回落,且低于市场预期的态势,但短端利率下不去,市场对MLF调降的预期一再落空,债市延续调整。而9月18日,一则关于取消公募基金免税优惠政策的传闻则加剧了市场的调整。

二、四季度债券市场展望

1、经济基本面

当前,国内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加大。从外围来看,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减缓,外围需求变弱,叠加中美贸易摩擦,外需对国内经济拉动的动力减弱;从内需角度而言,7月30日政治局会议明确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监管对房地产融资趋严,房地产投资存在下行压力;制造业投资低位反弹,但盈利处于弱势,贸易战导致投资者预期不稳,预计制造业投资难以大幅回升;逆周期政策发力,基建投资回升是托底经济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财政支撑的力度有限,此外今年逆周期政策发力较早,财政赤字的余额已经不多,广义财政赤字对社融的拉动作用已经弱化;从消费看,由于居民加杠杆后对消费有所挤压,叠加收入增速放缓,新增就业人数放缓,消费增长动能也在趋弱,这些因素都使得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加大。

2、政策面

在信贷金融政策方面,由于基本面下行压力大,政策对冲的力量会有所增强,专项债转增资本金的杠杆力量不容忽视。但是亦需要看到,今年逆周期调节发力较早,扩张政府广义赤字托底经济的空间在下半年已经缩减,叠加去年三季度地方政府集中发债形成的高基数,政策对冲的力量亦减弱,尽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的额度,但是下达多少,什么时候下达,今年是否可用仍然有待观察。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包商银行事件后,流动性分层、信用分层会延续,中小银行面临缩表压力,中低资质主体的信用扩张难度加大,客观上带来信用收缩的压力。

3、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环境

当前通胀成为制约货币政策加码宽松的因素,但是我们认为通胀主要由猪肉价格推升,随着国务院保供稳价措施的连续出台,以及猪瘟疫苗临床试验的推进和应用,猪肉的供应有望恢复,猪价上涨对通胀的压力及其对货币政策造成的约束有望缓释。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仍然有必要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9月6日,央行宣布“全面+定向”降准,释放较为明确的宽松信号。

总体而言,对于债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货币政策立足于降低实体经济的实际利率,房地产融资得到抑制,收益率下行仍然存在空间。


(国金基金:叶伟平)

免责声明:本材料由国金基金编写,未经国金基金事先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传送、复印、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载的数据、资料及观点仅提供作参考之用,国金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证。因使用本材料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国金基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