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学院】股市回归常态:应对危机能力的“试金石”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日期:2015-07-29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了《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报告,提供了一份厚实的“国家账本”。有专家在发布会上表示,假设一次金融危机致GDP跌30%,我国352.2万亿的净资产能应对1.5次金融危机。而笔者的观点是,实力是一方面,而能力又是一方面。这不,眼前我们正面对股市历史罕见的巨幅震荡,真正成功走出大跌宕行情,促使股市尽快回归健康发展轨道,正是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能力的严峻考验。

与以往历次股市大跌相比,上月中旬以来沪深股市大地震,历时时间最短,但市值蒸发最多,股民人均亏损最多。而且,跌幅狠、做空准、传递快,已使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急剧下降,人气骤降,融资盘连爆,公募基金为应对基民赎回被动抛售,银行趋于谨慎,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引发一轮又一轮的抛售潮,信用被动收缩,汇率剧烈波动,进而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巨大冲击。最根本的是,这场股市巨震对实体经济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为股市连续跌停导致的市值蒸发,让投资人的金融财富大幅缩水。同时,债务紧缩效应出现,让银行不敢发放贷款。而且,股票和基金的发行也陷于停滞,这一切,切断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发挥效应的机制,进而滞碍了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面对股市危情,政府目标异常坚定,果断出手,出动一切可能的力量救市,绝不让股市崩盘,绝不能酿成金融危机。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次政府救市态度之坚决,力度之大,手段之多,前所未有。公安部也历史上第一次介入救市,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依法打击证券期货领域违法犯罪,对涉嫌故意做空股市的行为,取证调查并处罚,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但在股市企稳回升半个月后,本周一沪指再度重挫近350点跌8.48%,创8年来最大跌幅,两市重现逾千股跌停。分析、追溯再度暴跌的原因,有专家总结出这么几个方面:一是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外围股市大跌直接导致大盘大幅跳空开盘,影响做多人气;二是IMF敦促中国退出救市措施,在市场信心未完全恢复下,IMF的敦促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做多动能;三是猪肉价格走高或拉高CPI到3%,货币政策或陷入两难,客观上打压了股指;四是最新披露的中国7月制造业PMI初值48.2,前值49.4,预期49.7,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这让股市行情缺乏了上攻的动力;五是A股自快速反弹以来,很多个股连续涨停,抄底资金获利颇丰,很多获利都在50%以上,出现了一定的抛压动能;六是前期大量停牌避险的个股开始复牌,此举形成了新的股票供给,对市场资金的充裕度形成一定的考验。但无论多少原因,笔者认为,本周一行情跌幅之大、过程之惨,与半个月前发生的行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不能不催人深思,政府是否还要再继续加大救市力度?难道一有“风吹草动”就暴涨暴跌的股市格局就这样一直“幼稚”下去?如此脆弱的股市,与我国经济在当今世界所处的地位和应有的大国形象实在太不相称,必须尽快改变。

当我们考察金融形势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怎么衡量我们的金融稳定与否,有没有风险,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就是看这个国家的杠杆率,也即总体杠杆率。美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杠杆率是369%。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 报告在估算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与金融机构这四大分部门杠杆率的基础上,加总得到了全社会总的杠杆率:2014年末,我国实体部门(不含金融机构)的债务规模为138.33万亿元,实体部门杠杆率为217.3%。2014年末中国经济整体(含金融机构)的债务规模为150.03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35.7%。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杠杆率与美国金融危机前相比还是较低的。但去年以来,随着股市行情的好转,由金融加杠杆而形成的高杠杆率现象逐渐普及开来,这次行情大跌宕之前股市杠杆率过高就是典型例证。6月15日之前,若按流通盘的方式计算,沪深股市杠杆率已然超过了10%,这是全球历史上罕见的水平,反映了沪深股市已进入了高度融资杠杆化的时代,说明融资盘的进退已经成了推动股市暴涨暴跌的最大动力。

既然如此,那么,在“国家队”继续救市的基础上,规范融资盘,严惩恶意做空,坚定去杠杆,就是当前促使市场恢复常态的紧要之策。而真正能成功稳定股市的治本之策,在笔者看来就是“强身健体,根治股市软骨症”。换言之,就是需要继续坚持“十八大”以来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动摇,密切把握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规律,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用“互联网+”引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中国制造2025”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资产管理、产品创新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加强股市的制度建设,重点是加快修订《证券法》的步伐,建立健全股灾的应急预案制度。培育机构的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全力提高“反围猎”和“主动出击”本领。当然,还须继续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但一定要把握好资本项目开放的度,搭建好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防火墙”,严防国际热钱对我国金融市场形成冲击,以此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作者:王勇)


声明:本文章内容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需独立做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