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学院】"稳增长打头防风险殿后"政策导向明晰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日期:2015-05-05

怎样看待一季度GDP增速7%不利开局后的中国经济状况及宏观政策走向?4月30日由习总书记主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所释放的信息,为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和判断标尺。透过会议内容,可见中央稳增长意图明确。据此可以推论,未来稳增长的政策力度将继续加大。不过,当前政策追求的是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增长,是要更好地立足当前、兼顾长远。

与去年的“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提法不同,今年的会议强调“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认定“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走势分化”,显示中央提高了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警惕。但在决策层看来,当前经济并未滑出可接受的区间,并未出现不能控制的风险。“一季度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商业模式发生幅度较大的调整,一些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这意味着在复杂形势下,决策层对经济增速下行仍有容忍度,这内含了一种自信和从容。

事实上,4月的部分经济数据也揭示了一些回暖迹象,比如官方制造业PMI 50.1,已连续两个月高于临界点;工业用电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新增就业人口也从3月开始增加。再看企业先行指标——价格指标,大宗商品出现整体性回暖,从石油化工、到农业商品,新一轮补库存周期可能已开始。照此趋势,二季度经济回转的可能性在加大。

或许正基于这样的估计,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宏观调控“稳增长打头、防风险断后”的政策取向进一步明晰。对于未来的政策,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及时预调微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成了眼下的重要政策目标。为此,中央对各级官员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同时,中央还强调“三个不变”: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没有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方针没有变,坚持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也没有变。归纳起来,这便是当前中央的两个政策重点:一是守住“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二是在“三期叠加”的框架内,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营造相对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期”有多长,既取决于经济探底的时间会有多长,也取决于改革的进程会有多快。

 与此同时,中央决策层仍将警惕经济增速下滑所导致的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债务负担加剧、潜在风险爆发作为政策目标之一。当前,生产企业的经营困难还在持续加大,比如融资难、融资贵、成本高的问题等制约了生产企业的发展。虽然一季度小微企业融资难有所缓解,但是银行不良资产承压将增大融资难度。兴业银行(18.08, 0.00, 0.00%)、农行、交行等多家已公布一季报的上市银行继续面临不良双升的局面。分析人士表示,受经济增速放缓、担保链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和行业信用风险加大,偿债能力下降、资金链断裂的企业有所增加,致使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信贷资产质量风险持续显现。

此外,沪深A股行情一路上涨,也引来市场对股市泡沫风险的担忧。有专家指出,用股市加杠杆的办法来解决债务问题,是用一个泡沫(股市)去掩盖另一个泡沫(过去的债务扩张)。也许可以通过财务操作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来转移风险,但在金融市场并不发达的中国,要解决企业债务难题,最终还是需要企业自身“体质”的强健。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定向调控”和“预调微调”继续成为政策力度主要取向,这验证了当前政策不会像以往一样总量宽松,而是稳、准、灵的判断。这次会议重点强调了几点: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税清费力度;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三是注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认真选择好投资项目,做到有市场,有长期回报;四是要整体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改革,解决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市政项目、实体产业部分资金循环不畅问题;五是要注重扩大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六是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显然,稳增长仍然以全面改革作为统领的主线。

从以上透露的政策方向来看,笔者认为需要格外重点关注三点:

货币政策可能会进一步宽松,不过必须高度关注的是,在一季度连续降息降准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速度反而有所下跌。这种局面的背后,是由于经济体中财务软约束问题并未显著改善,政策传导机制依然不畅,银行间资金面的宽松能在多大程度上传导至实体经济依然存疑,以致降息对实体经济的效果被打了折扣。因此,着重强调“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意义重大。以笔者之见,扭转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完善、市场价格对投资主体行为的约束太弱的局面,仅凭央行[微博]的努力远远不够,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除了金融改革,还需要有整体经济体制的改变。

在财政政策上,将进一步促进投资,重要抓手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此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向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以京津冀开始试点的城市群发展将是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在城市群发展中,交通一体化将是优先领域,这将会更多地体现在包括高速城际铁路、公路网络等的交通方式上。与交通网络建设配套的基础建设,因此也将成为交通建设的投资亮点之一。据财政部测算,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投入42万亿元。无疑,在当前背景下,刺激投资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以及如何提高投资效率等问题。

 在楼市政策上强调建设长效机制,让短期的行政管制向长期的制度调节过渡,表明中央并不想用刺激政策来救房市。“长效机制”是带有指导性的指引。未来调整产业结构最关键的是政府必须尊重市场经济的基本精神,加强建设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作者:周子勋)


声明:本文章内容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需独立做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