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学院】营造基金补仓理财环境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日期:2014-05-17

基金投资出现亏损,既有投资者个人操作失误,也有投资者选择产品不慎及基金业绩不佳的情况造成的。发现问题容易,但如何查漏补缺,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需要综合考虑基金补仓所面临的理财环境。投资者补仓不当,会因为补仓增加亏损程度,带来新的问题,雪上加霜。研究和分析基金补仓环节,把握基金补仓时机,营造良好的基金补仓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补仓本质上是一种摊低持基成本过程。投资者采取基金补仓,要注重把握经济周期变化、货币政策变动、汇率变动机会,既要把握不同类型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规律,更要了解基金产品的适应环境及基金管理人应对理财环境,提高自身管理和运作基金产品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基金补仓,起到降低购买基金成本作用。基金补仓做简单的数学运算是站不住脚的,要了解和把握其补仓内涵和逻辑。

用机制补仓更有效,灵敏度更强。相对于一次性基金补仓而言,通过固定渠道、固定时间、固定资金、固定基金产品的定期定额定投法,对基本面良好基金补仓,本身就带有补仓的机制和体系。即通过熨平证券市场波动,起到降低投资者持有基金成本的作用。由于基金净值是不断变化的,而投资者通过固定的投资活动,能够有效地解决基金选时带来的烦恼,有助于投资者树立理性投资思维,规范自身理财行为,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避免产生频繁的基金操作,降低投资损失。当然,也有基金产品在开发和设计过程中自带的保险策略,即投资者可以通过认购期购买保本型基金,持满三年避险期。

补仓说到底是一种重新梳理和认识基金产品风险收益规律过程。基金补仓,需要反思的不是再投资,而是再投资的行为和做法,是不是符合基金产品的基本运作规律,是不是采取了有效的风控措施,会不会重复以往持基的结果,解决了持基中的困惑,降低了持基中的压力和包袱的问题。按照风险程度不同,基金由低到高的基金风险排序依次是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股票型基金、QDII基金、ETF、LOF及分级基金产品等。投资者应当按照遵循不同类型基金产品风险收益轨迹,做出有效的补仓安排,开展相应的补仓活动,把握基金补仓风险收益的匹配性和对等性,才是抓住了补仓的要害。如果不对基金的风险收益做有效判断,热衷于依赖更换新面孔的方式,改善持基条件,更新持基环境的做法,是欠妥的。

基金补仓成果是多种理财要素的综合展示。不同的投资者,选择的补仓品种不同,选择的补仓时间差异,运用的补仓策略迥然不同,追求的补仓目标差距,决定了补仓过程千差万别,从而形成不同的基金补仓个性。投资者在基金补仓前,要对各种理财要素的完整性、匹配性和规范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筛选和检查,从而找出影响基金补仓效果的要素,做有针对性的补仓资源安排,属于风控需要,缺少基金组合的,要通过形成“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财思想,严格遵守(100-年龄)的投资法则,控制股票型基金的补仓比例,选择属于自己的激进型、稳健型及保守型基金产品组合,从而使补仓的根基更扎实。

基金补仓不能做“程序员”,应做“教练员”。基金补仓是一个投资者不断完善自我、锤炼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通过补仓,认识基金投资差距及对于理财环境的适应性。基金补仓,既然是查找问题,就不能够简单地回避问题,避重就轻,让非理性的投机因素,仍然在基金补仓中延续。经过基金补仓活动参与,投资者不能够做简单的补仓程序员,更应当做一个了解市场、了解基金、了解基金管理人、了解自己的理性投资者,才能够通过补仓提高管理基金产品的能力,成为教练员。即通过补仓活动,形成规范的理财逻辑,降低长期投资基金过程中风险发生,减少持基操作中的失误,推动基金投资素质和水平提升;充分发挥补基金过程中的长处,才能够真正达到以基养基的补仓效果。( 编辑:兰波)

声明:本文章内容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需独立做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