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学院】基金“风格切换”山雨欲来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时间:2014-04-12  

优先股、沪港通等种种利好接踵而来,虽然尚未掀起蓝筹股的大浪,但却令更多的目光开始聚焦沪市主板,憧憬蓝筹股骤起一波估值修复行情,一众基金经理们也不例外。虽然在公开场合,许多基金经理依然大谈成长股的前景,眺望经济结构转型为优质成长股带来的广阔空间,但私底下,却有不少基金经理表达了对蓝筹股二季度反弹的期待。而这种两面式的反复纠结与矛盾心态蔓延,或恰是短期A股“风格切换”的先兆。

部分基金经理对“风格切换”的预期,其实从去年底便已悄然兴起。最初对“风格切换”的判断依据,源自2008年A股重挫以来频频发生的大盘蓝筹股与中小盘股之间的“跷跷板”效应:每当中小盘股走出鸡犬升天的一波小牛市,整体估值已至令人咂舌的水平,投资者们纷纷担忧“泡沫”或将破灭的时候,此前一直被资金不断杀跌的蓝筹股们便会骤然雄起,演绎一段时间不长但幅度不小的估值修复行情。而在去年创业板的强势飙涨和今年以来中小板的频频发力后,当前的市场情绪与往昔“风格切换”之前颇为相似,对高估值个股的风险警惕正在发散,而此前跌跌不休的蓝筹股们渐渐纳入投资者的视野,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水往低处流”似乎行将成为现实。

而政策面对蓝筹股频吹暖风,则是部分基金经理对“风格切换”预期升温的重要催化剂。无论是上交所的种种努力,还是优先股、沪港通等政策的出台,其所指对象均为目前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监管层的苦心可见一斑,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诸多资金涌入蓝筹股。在部分基金经理眼里,当市场自身难以做出抉择的时候,外界推力尤其是政策面上的助推,往往是左右市场方向的重要力量,在监管层对蓝筹股呵护有加的当前,或可以预期更多的政策利好会偏向于蓝筹股,而这也将逐步扭转市场的风格,在一段时间内实现“风格转换”。

其实,虽然还未见到基金经理们大规模地“风格转换”至蓝筹股,但种种迹象显示,不少基金已经开始批量减持创业板和中小板中的高估值个股,其风险偏好已经悄然转变。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去年创业板小牛市的刺激下,许多基金经理对高成长股依然情有独钟,但伴随着创业板的不断扩容,其中的“伪成长股”也在快速增长,加大了基金经理的选股难度。当年报逐渐披露,“伪成长股”渐渐露出水面时,许多基金经理发现,创业板中值得投资的高成长股数量有限,大量“伪成长股”已经给重仓其中的基金们带来巨大投资风险。但令基金经理们尴尬的是,即便意识到了所持个股为“伪成长股”,但伴随着整个市场情绪的变化,抛售却变得颇为艰难,基金调仓或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A股初步露出了“风格转换”的端倪,但这种转换能否真正落实依然存在一定疑虑。有基金经理观察近期A股走势时就指出,虽然政策几番刺激,部分相关蓝筹股也一度拉升,但整体来看,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投资者对蓝筹股依然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对估值修复行情的启动疑虑较多,这也导致了蓝筹股几番欲振乏力,未能形成有效的财富效应。更重要的因素,则在于目前A股市场依然靠存量资金推动,增量资金入市迹象并不明显,而相较于创业板,主板市场的流通市值过大,现有的存量资金较难掀起一波实质性的反弹行情,这也是制约蓝筹股上扬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没有持续性的外力推动,以及因财富效应吸引场外资金的持续流入,“风格转换”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不仅如此,在众多基金经理们的心里,虽然过去数年频现“风格转换”,但其实主旋律依然是紧扣经济转型方向的成长股,而蓝筹股的估值修复只是在成长股爆炒后回调时的“调味品”而已,期望值不宜太高。他们指出,在传统经济仍然艰难地去产能化时,诸多新兴产业近年来生机勃勃,其行业和具体上市公司的增速都非常惊人,这其实已经指明了未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投资方向。因此,即便“风格转换”成形,但在蓝筹股估值修复行情结束后,市场热情依旧会回归到成长股上来。

声明:本文章内容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需独立做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