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证券报 时间:2014-03-22
目前多家银行仍有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5%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上架,不过相比之前破“6”甚至破“7”的强劲势头,到3月中旬理财产品收益率明显下滑。业内人士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新发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下滑幅度较大,城市商业银 行以及股份制银行新发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保持高位震荡,下滑幅度相对较小。建议投资者可在3月末,银行冲一季度时点时,购买理财产品。那时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有望小幅回升,尤其是目前收益率水平较低的国有银行以及农商行产品提升空间较大,同时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的差距有望缩小。另外,单纯对高收益有兴趣的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城商行以及中小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第一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都需要去银行网点面签,进行风险评估。不过,近日有消息称,监管层正在研究,部分理财产品的面签限制可能会放开,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有望破冰。有消息人士称,银行理财产品很复杂、类别多,可能会针对部分产品或某一类产品先放开面签。收益率稳定、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有望率先放开。银行呼吁放开面签,其实主要是出于和互联网金融进行公平竞争。如果放开面签可以增强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力,实现银行理财产品网上销售。
连续涨了9年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今年以来持续走低,受此影响,一直低迷的外币理财产品近日的收益率节节攀升。部分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突破5%,澳元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对近来大热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实现逆袭。
为防止上当受骗,市民应选择在合法的金融机构购买投资、理财产品。合法金融机构发行产品时,均须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备,签订标准的投资、理财合同,这使得日后产生纠纷时,有一定的法律保障。同时,合法金融机构投资产品的资金扣划规范,在金融机构网页或查询系统中能随时查阅投资产品情况。收益与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有多高的收益率就预示着要承担多高的风险,市场中“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本身就充满矛盾,选择这类产品时,头脑中应多加几个“问号”。
据金融界金融产品研究中心统计,本周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周均收益率降低。除1个月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略有提高外,其他各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7天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跌幅较大。从收益率分布来看,各期限预期收益率最高产品属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7天和6个月,这两种期限预期收益率最高的产品均被平安银行的产品所占据。而农业银行的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以高达7.3%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夺得了3个月期限第一的位置,而东亚银行的一款12个月以上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以8.5%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居同期限产品首位。(作者:殷鹏)
声明:本文章内容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需独立做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