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周市场回顾
1、资金面
央行于4月最后一周加大了跨月跨节的逆回购投放力度,5月初单日逆回购投放量又重新缩减至地量,体现了央行较为明确的削峰填谷操作思路。在央行对资金面的呵护下,4月跨月毫无压力,仅月末最后一天资金利率小幅抬升,5月前两日资金利率更是回到了历史低位,上周五(5月5日)R001加权仅有1.12%,DR007加权仅有1.78%,大幅低于政策利率。资金面宽松叠加债市情绪火热的背景下,1年国股存单从4月最后一周的2.64%大幅回落至上周五2.53%,回落幅度超10bp。
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 380 亿逆回购到期,其中周四到期 330 亿,周五到期 30 亿,周六到期 20 亿。政府债(国债+地方债)计划发行2397亿,净融资额为1272亿,政府债发行规模略有增加但对资金面不构成压力。月初资金面扰动因素较少,当前资金利率处于绝对低位,预计后续资金面继续维持均衡偏松但资金加权或小幅抬升。本周利率债大概率窄幅震荡,1年国股存单波动区间预计在2.50%-2.55%。
2、利率债
一级市场:国债、国开、政金债、地方债发行量、偿还量、净融资额(与前一周比较)。
发行额(亿元) |
偿还量(亿元) |
净融资额(亿元) |
净融资额比上周 (亿元) |
|
国债 |
1,700.00 |
951.20 |
748.80 |
-52.50 |
地方债 |
697.30 |
174.11 |
523.19 |
706.37 |
政金债 |
250.00 |
850.00 |
-600.00 |
-1,169.50 |
国开债 |
0.00 |
0.00 |
0.00 |
-190.00 |
数据来源:wind,2023-5-7
二级市场:
4月最后一周至5月第一周债市情绪火爆,各期限收益率均大幅下行,中长端表现强于短端,国开债表现强于国债。截止至5月6日,1年期国债收益率报在2.1215%,较4月23日下行6.91bp;10年国债收益率报在2.7311%,较4月23日下行9.09bp,仅用了4个交易日一举突破2.80%、2.75%两个重要点位。中债总财富指数大涨0.53%,其中7-10年涨幅相对较大,1-3年指数涨幅相对较小。
周变化(bp) |
中债总财富总值指数 |
1-3年 |
3-5年 |
5-7年 |
7-10年 |
2023-04-23 |
218.58 |
199.21 |
214.14 |
228.12 |
222.81 |
2023-05-06 |
219.75 |
199.73 |
215.08 |
229.35 |
224.24 |
指数涨跌 |
0.53% |
0.26% |
0.44% |
0.54% |
0.64% |
3、信用债
一级市场:非金融企业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发行量、偿还量、净融资额(与前一周比较)
发行额(亿元) |
偿还量(亿元) |
净融资额(亿元) |
净融资额比上周 (亿元) |
|
企业债 |
0.00 |
10.30 |
-10.30 |
91.34 |
公司债 |
225.64 |
517.23 |
-291.59 |
288.90 |
中期票据 |
75.00 |
319.91 |
-244.91 |
-175.21 |
短期融资券 |
91.50 |
1,344.20 |
-1,252.70 |
-1,217.75 |
数据来源:wind,2023-5-7
二级市场:
上周,债市收益率大幅下行,因信用利差已经较低而难以继续压缩,信用债整体表现明显逊于利率债。细分品类看,产业利差明显走阔,城投利差近乎走平,而二永债大幅跑赢同久期利率债。
周变化(bp) |
中债信用债总财富指数 |
1年以下 |
1-3年 |
3-5年 |
5-7年 |
2023-04-23 |
205.79 |
187.41 |
204.15 |
220.41 |
240.19 |
2023-05-06 |
206.31 |
187.70 |
204.67 |
221.20 |
241.24 |
指数涨跌 |
0.25% |
0.16% |
0.26% |
0.36% |
0.44% |
4、固收+
股指在节前一周下跌两天后持续上涨,5月5日收于3334.5点。过去两周上证指数上涨+1.80%,深证成指下跌-1.20%,创业板指数下跌-1.46%,上证50上涨+2.55%,沪深300上涨0.86%,中证1000下跌-1.06%,万得全A上涨+0.27%;整体走势上,节前一周表现较为平淡,经过前一周大幅杀跌后小幅回暖,而五一期间年报、数据、宏观信息集中发布,密度较大,节后两个交易日明显异动,板块间出现明显分化趋势。TMT板块表现出现分化,通信、电子、计算机持续低迷,但传媒继续冲高,YTD接近60%,其中游戏、出版等细分板块表现亮眼;大金融板块在节后两个交易日冲高,银行受益于一季报较好叠加降低存款利息预期率先启动,非银、地产等相关板块跟随;家电板块节前表现强势,但受到格力业绩以及分红率下降影响,节后收回前期涨幅;此外,五一旅游热度较高,铁路、公路等板块直接受益表现较好;中特估概念表现稳定,成为其他热门板块流出资金首选避风港。
中证转债指数过去两周上涨+1.03%,好于大部分股指(万得全A+0.27%,创业板-1.46%),但表现不及上证综指。从行业看,仅通信(+0.46%)、银行(+0.39%)上涨,各行业普遍下跌,传媒(-4.24%)、汽车(-3.93%)、有色(-3.41%)、计算机(-3.41%)跌幅较大。
二、本周市场展望
经济基本面
1、高频数据跟踪
五一长假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餐饮、旅游等消费均明显回升。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亦受政策利好,销量上行。商品房销售面积在四月份大幅回落,近期在低位徘徊。水泥出货率、沥青开工率回落,钢材成交略有回升,不过仍然是历史低位,总体看,建安需求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从通胀看,猪肉价格略有回升,农产品批发价格仍然在回落,南华工业品指数上周继续回落,PPI仍然延续负增。
政策面
1、多家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渤海银行发布的公告显示,自2023年5月5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包括人民币储蓄存款挂牌利率和人民币单位存款挂牌利率。以人民币储蓄存款挂牌利率为例,调整后的活期存款利率为0.25%(调整前为0.35%),调整后3年期整存整取利率为2.95%(调整前为3.25%)。
除此之外,浙商银行、恒丰银行发布公告称,自5月5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两家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利率均为0.25%,3年期的个人整存整取利率,恒丰银行调整为2.95%,浙商银行调整为2.90%,其他期限的个人整存整取利率持平。
三、固定收益投资策略
1、利率债方面
债市收益率在五一节后明显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破2.75%的关键点位,国开债的表现好于国债。
从经济基本面上看,4月份PMI重新回落至收缩区间,新订单、生产下行幅度较大,供需回落显示经济修复的动能在转弱,尽管五一出行人数大幅回升,但消费增长仍然乏力,折射出疫情过后,收入、就业、预期转弱等因素对居民消费的长期影响。通胀仍然在走低,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的核心矛盾。PMI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回落至46.4,在去年的高基数下,预计4月份PPI同比回落幅度较大。
从政策面看,4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经济修复动能不强,货币政策仍然需要保持宽松。
从债市策略看,4月份PMI重回荣枯线以下,经济修复的动能在转弱。五一期间尽管人流恢复较好,但消费增长乏力。通胀进一步走低,需求不足仍然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债市面临较为有利的经济基本面环境。上周10年期利率下破2.75%的关键点位,触发因素是部分股份制银行下调了存款利率,存款利率下调是商业银行应对息差收窄带来的经营压力的举措,客观上亦增强了债券的比价效应。债市收益率下行长期以来受制于商业负债端成本,下调存款利率亦为债市收益率下行打开了空间。4月份以来,信贷需求回落,配置需求亦推动债市收益率下行。但我们也关注到,近期利率下行速度较快,10年国债行至2.75%下方后做多动能有所减弱,我们认为短期内长端在此位置或将窄幅波动,但风险不大。当前利率曲线较平,受益于债市情绪较强、资金面稳定预计曲线将逐步趋陡,中短端的交易性机会更为确定,逢调整可积极介入。
2、信用债方面
信用债策略方面,受更新财务数据影响,5月通常是信用债发行淡季,供给端风险相对不大。当前信用利差位于相对低位,在“资产荒”叠加流动性均衡偏松的背景下,仍可继续坚持中高等级信用债票息策略,弱资质以及流动性较差的信用债需慎重选择。
3、固收+方面
节前节后两周,市场主线有所调整,TMT除传媒之外,其他各行业均熄火,溢出资金部分涌入传统中特估板块,带动相关板块上涨,同时正值年报一季报集中披露期,资金开始挖掘业绩超预期的板块和个股。节后两个交易日,经过一个假期对业绩和宏观信息的消化,市场发现宏观经济修复动力不强,政治局会议表态偏保守,没有能够有力支撑经济增长的主线,业绩层面,传统赛道股(新能源、半导体、医药等)业绩亮点较少,相比之下反而是价值股更加具有性价比。节后表现较好的银行、交运、出版、游戏、公用事业等板块,直接催化剂在于业绩、五一出行热潮、AI落地、中特估等因素,综合来看都属于高稳定性、高确定性、高分红的价值股范畴。 当前市场存量博弈的特征较明显,TMT主题投资短期熄火后,建议关注受益于中特估、高分红的红利指数。
从转债看,22年和23Q1业绩来看,业绩回暖的行业包括交运、医药、纺织服饰、农牧等,电力设备持续高增长但增速下滑,制造环节表现较弱,机械、电子、基础化工净利润同比下降较大,TMT(传媒、计算机、通信)也有修复。建议关注受益于中特估和“一带一路”的建筑、交运行业转债,以及受正股上涨驱动转股溢价率压缩的银行转债。
(国金基金:叶伟平、谢雨芮)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未经特别说明,均源自wind
免责声明:本材料由国金基金编写,未经国金基金事先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传送、复印、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载的数据、资料及观点仅提供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材料所载内容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金基金认为可靠,但国金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证。因使用本材料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国金基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