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4日
一、上周市场回顾
1、资金面
上周央行公告称,由于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公开市场未进行投放动作,净回笼4100亿。财政存款投放、年后资金回流等因素影响,开年以来市场资金面持续保持宽松,但边际上有所收敛。后续缴税、地方债提前发行、春节提现等因素,资金面波动将加大。
DR001上周一下行至1.37%,周五收至1.70%。DR007收至2.38%,较前一周上行4BP。DR014收至2.20%,较前一周上行12BP。DR021收至2.41%,较前一周上行18BP。
数据来源:wind[1]
下周公开市场有5000亿资金到期,1月15日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7500亿的资金除开对冲3900亿的MLF到期以外,剩余3600亿的资金用于对冲税期影响。
2、利率债
一级市场:国债、国开、政金债、地方债发行量、偿还量、净融资额(与上周比较)。
二级市场:
本周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903全周累计涨0.10%。由于上周五央行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市场情绪明显提振,周一、周二国债期货大幅上涨。1月7号至9号,中美贸易副部级磋商会议,会后的声明表示中方将加大进口,而美方暂停征收关税,贸易战形势有所缓解,国债期货大跌。周五公布PPI加速下行,CPI低于预期。市场对宽信用、社融数据的改善关注度持续提升。本周利率市场各期限收益率涨跌互现,受资金面边际收敛影响,1年期国开利率上行幅度较大。
3、信用债
一级市场:非金融企业短融、中票、企业债、公司债发行量、偿还量、净融资额(与上周比较)
二级市场:
同样受资金面宽松影响,本周各期限等级信用债收益率仍呈现下行趋势,且短期限收益率下行明显。信用债一级市场回暖,发行规模提升,二级市场成交也较为活跃。机构风险偏好提升,信用利差下降,AA+、AA主体评级成交活跃度提升,房地产债成交活跃,收益率下行。
4、可转债
上证综指上周延续反弹,上涨1.55%。市场前半周在中美贸易对话结果出炉前保持谨慎,市场观望情绪再度升温,主要指数窄幅震荡。得益于年内将出台促进汽车、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措施的提振,周三A股小幅高开后震荡上行并保持高位整理,午后关于央行购买股票的反对声音渐起,市场也在证券板块的带动下逐渐回落。周四中美贸易对话后发表的声明相对平淡,同时受到PPI再度下滑的影响,两市小幅低开,全天走弱。周五5G概念开盘后表现强势,但随着权重股拐头向下,指数冲高回落,午后车联网、北斗导航、新能源、军民融合等概念推动两市逐渐走高。
本周申万一级行业全部上涨,领涨行业为通讯、电器设备和家用电器,分别为5.61%,5.49%和5.10%。
1、周统计表
股市下行处于低位,平价大于90的偏股型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处于历史较低的水平,而平价70元以下偏债型的到期收益率处于历史上较高的水平,转债市场整体处于防守风格。
2、中证转债指数收于282.11,上涨0.90%
二、本周市场展望
1、经济基本面
1月10日统计局公布2018年12月份通胀数据,CPI同比1.9%(前值2.2%),环比0%(前值-0.3%),PPI同比0.9%(前值2.7%),环比-1%(前值-0.2%)。
通胀数据符合我们在1月1日周报中的预期,12月份由于天气严寒,雨雪覆盖范围较大导致蔬菜价格环比涨幅较大,但是由于油价、煤炭、钢铁、有色等大宗商品价格跌幅较大,PPI环比跌幅较大。
前瞻性地看,1月份、2月份受天气寒冷以及春节因素影响,食品价格环比一般会呈现季节性上涨,同比的情况看,去年春节在2月中旬,春节因素对1月份通胀的影响较小,今年春节在2月初,春节因素将会对1月份通胀通胀造成明显影响。相比而言,2月份由于去年的高基数效应,通胀的压力较小。
政策面
(1)1月10日财政部长刘昆接受官方媒体采访
1月10日下午,财政部部长刘昆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媒体的联合采访。
就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刘昆部长强调“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绝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要实施逆周期调节,主动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熨平经济周期波动;绝不是要突破债务风险底线,而是要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在强化政府债务管理的基础上,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绝不是要搞政府大包大揽,而是要更多采取改革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着力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刘部长采访中再次提到,在2019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当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之前,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39万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务限额580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8100亿元。按此估算1-3月份每月将有4600亿地方政府一般债及专项债发行,由于去年前三月地方债发行较少,地方债发行提速有望对今年一季度的新增社会融资造成显著影响。
(2)1月8日央行行长易纲接受官方媒体采访
1月8日下午,央行行长易纲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记者的联合采访。
就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度”,易纲强调,一方面,要精准把握流动性的总量,既避免信用过快收缩冲击实体经济,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结构性去杠杆。另一方面,要精准把握流动性的投向,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精准滴灌的作用,在总量适度的同时,把功夫下在增强微观市场主体活力上。
就如何改善货币政策传统机制,需要从供需两方面着手。从实体经济需求端看,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有效的融资需求有所下降。从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端看,银行的风险偏好下降,自身还受到资本、流动性、利率等多重约束。央行已经采取措施着力缓解银行信贷供给端的约束。易纲行长进一步强调“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关键是要建立对银行的激励机制,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而不是用下指标、派任务的行政办法。”
三、固定收益投资策略
1、利率债
地方债发行规模增加、发行节奏提前,信用债一级发行火爆,这些因素都是推动社融回升的积极影响,而从政策面上看,推动货币宽松到信用扩张将是2019年政策的重点,我们倾向于认为包括政府债务的广义社融将在1月份企稳,作为一个前瞻性指标,社融企稳回升将有助于经济企稳。此外,资金面方面,1月中下旬不利因素较多,缴税、地方债发行、春节假期对提现的需求都将增加资金面的压力。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3.10%,已经低于TMLF 3.15%的操作利率,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3.53%,收益率略有反弹,在当前的点位,由于存在着较多利空,我们认为对债市应该持相对谨慎的态度,积极做好防御。(1)对于配置型账户来说,当前处于债牛的尾部,社融企稳并不会立即导致货币收紧,收益率处于低位或者进一步下行是减仓时机;(2)对于交易型账户,宽货币、宽财政的背景下,经济乍暖还寒,收益率的波动将会加大,交易性机会也将变得更加重要。
2、信用债
在政策的支持下,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将有助于降低信用风险溢价,央行行长易纲表示将用好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支持民企融资纾困,近期一级市场信用债发行放量,二级市场成交活跃度提升,信用利差下降。我们倾向于认为,部分民营企业债券存在价值,收益的挖掘主要应集中于明显得到融资支持的主体,如CRMW发行主体。而应该规避那些财务不实诚,兼并收购较多导致商誉规模较大的主体。此外,从配置的角度,中债隐含评级AA、AA(2)城投依然存在价值,5年期中债隐含评级AA估值在4.5%左右,3年期中债隐含评级AA(2)估值在4.5%左右,5年期则在5.42%左右,依然能够满足银行配置的成本需要。融资能力较强的龙头房企值得关注,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为了疏通信用传导,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有所放松,限价、销售、限购扩围,需要对此保持关注。
3、转债
流动性宽松,政策上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地方债发行提速有助于信用扩张,中美贸易协商等都将有助于股市风险偏好的修复,转债预期将迎来反弹。转债方面可选择攻守兼备的品种,如资质较好AA+主体评级以上,转股溢价率较低的品种,规避信用风险的同时,可以分享股市上涨带来的或有收益。
(国金基金:叶伟平)
免责声明:本材料由国金基金编写,未经国金基金事先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传送、复印、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载的数据、资料及观点仅提供作参考之用,国金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证。因使用本材料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国金基金不承担任何责任
[1]本文以下图表、数据未经特别说明,均来自于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