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周市场回顾
上周A股市场整体呈现高位震荡态势,美元指数阶段性上升牵引全球市场担心流动性环境变化,主要权益市场股票指数均有回落,相比之下A股保持了较强的韧性。宽基指数中上证指数和上证50指数领涨,分别上涨了1.1%和0.9%,小盘股集中的中证2000指数也上涨了0.9%,市场呈现出哑铃型领涨特征。北证50指数上周跌幅最大,达到3.8%,预计是前一周上涨7.5%后的资金交易行为所致。从市场成交额观察,A股的交易热情依然较高,万得全A的日均成交额为2.01万亿,虽然较上一周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在两万亿规模,融资余额规模进一步上升至2.48万亿。
上周全球股票市场均有较大波动,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分别下跌了3.04%、1.63%,2025年涨幅较大的韩国综合指数也下跌了3.74%,A股前半周也出现了明显的回调。从全球流动性的角度看,美元指数的上升对市场预期冲击较大。回顾2025年前三季度,美元指数整体呈现震荡回落态势,从最高的110.2点最多回落至9月份的96.2点。美元作为全球重要的储备和交易货币,其价格指数的波动对全球流动性十分重要。美元指数在10月下旬开始逐步回升,导致投资者对于全球流动性担忧。美元升值会带来全球流动性格局的改变,若继续升值则会催生资金回流美国,由此引发市场对于资金流向的博弈。
从国内投资者的角度看则无需过度担忧,虽然美元指数从低点反弹达到3.69%,但人民币相对美元已经较年初有明显升值,国内市场也逐步从流动性转向基本面,三季报验证了利润回升和ROE的企稳,因此我们看到上周A股表现好于全球主要股票市场。
行业方面,电力设备和周期行业领涨,TMT和医药行业跌幅较大。上涨行业基本围绕行业事件演绎,例如能源问题被进一步强化,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全球电网年均投资或达8000亿美元,带动电力设备行业预期抬升;煤炭价格的进一步回升推动行业指数;OPEC+宣布将于2026年初暂停增产,抬升了石油化工行业预期。三季报披露完毕后,未来一个季度市场会迎来政策和行业事件催化阶段。
统计局公布了国内10月份的进出口和通胀数据。从进出口数据看,我国10月份出口增速为-1.1%,三月份以来首次负增长。从分项数据看,对美出口仍然维持在收缩区间,当月同比-25.2%,对欧洲、东盟、拉美国家的出口增速也有所回落,导致单月增速出现负增长。从基本面的维度看,我们认为自二季度以来,抢出口和抢转口推升了我国出口增速,也透支了未来部分增长空间,10月份出口环境也受到美国阶段性提高关税的影响。展望未来一个季度,我们对出口仍然保持乐观,全球综合 PMI(含制造业与服务业)10 月回升至 52.9,较 9 月的 52.5 略有上升,全球资本开支仍然处于扩张区。
10月份的通胀数据有所好转。10月份CPI、PPI同比增速分别为0.2%、-2.1%,较9月份的增速分别回升了0.5、0.2个百分点,CPI的食品分项和PPI的生活资料分项增速回升更快,相较上月分别回升了1.5、0.3个百分点。作为价格数据,其更多反应供需节奏以及供需缺口。虽然三季度国内GDP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落,但供给也处于出清过程,结构变化带来了价格中枢回升。上市公司的三季报已经显现出企业盈利改善的迹象,预计随着CPI和PPI的好转,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二、本周市场展望
预计本周将公布国内十月份的金融和经济数据,从PMI、出口和通胀数据看,宏观数据偏弱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国内社会融资需求主要来自于债券发行,而信贷需求持续偏弱。跟踪银行三季报和业绩会,我们发现银行的信贷投放主要来自于对公业务,而三季度国内的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均出现当月同比转负迹象,国内需求依然偏弱。
从市场的角度看,宏观数据的影响在减弱,微观数据的好转在逐步验证,部分行业的景气度开始出现反转迹象,科技行业的景气度则进一步上行。我们从近期的市场表现看,也发现行业事件的驱动更大,自下而上选择景气度较好的行业,仍然是配置的核心逻辑。
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期,稳定经济的政策或会逐步落地,主要是为了布局2026年,也为了完成更长期的十五五规划做准备。市场的结构会向十五五指引的经济结构靠拢,即科技突破、制造业升级、消费和投资稳定。
三、权益市场投资策略
三季度的业绩验证了基本面触底企稳预期,十五五规划指引了国内科技产业链持续突破方向,配置方面,关注科技、高端制造和有色金属。AI产业持续推进,国产算力、AI应用、国产替代或会加速,国内外头部互联网大厂的资本开支支撑行业需求,相关产业链预期进一步提升。高端制造迎来国内外共振复苏,产业升级以及国内企业出海,共同推动行业复苏。科技和高端制造也是十五五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正式稿出台会落地更多产业措施,推动行业景气周期。有色金属伴随需求提升和供给不足的约束,未来工业金属的价格有望继续上行。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未经特别说明,均源自wind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本材料既不构成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也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本材料由国金基金编写,未经国金基金事先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传送、复印、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载观点和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应被视为国金基金销售任何公募基金、资管计划或其他金融产品的要约,不构成产品未来投资策略及业绩的保证。本材料所载内容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金基金认为可靠,但国金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证。国金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委托财产,但不保证委托财产本金不受损失,也不保证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因使用本材料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国金基金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在了解基金的特有风险并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独立做出投资决策。本材料制作时间:2025年11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