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冲击市场,风险偏好继续承压

一、上周市场回顾

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变化,同时保持对华的不断施压,导致市场风险偏好大幅波动,指数同样出现较大波动。上周A股权益指数在周一大幅回落,但随后监管层和上市公司对权益市场的呵护力度提升,投资者信心得到提振,A股市场随后震荡回升。截止周五收盘,上证指数一周下跌3.1%、万得全A指数下跌4.3%。宽基指数中,北证50指数表现较好且获得正收益,周涨幅达到0.9%,究其原因是其权重个股为医药和自主可控领域的科技股,在市场风险偏好触底回升过程中,获得较好的资金青睐度。市场的成交量在前半周有恐慌性放大,周五成交规模收缩,全周日均成交额为1.61万亿,较前一周1.14万亿明显提升。

行业指数方面,稳定类和消费类行业表现较好,成长和周期风格跌幅较大。具体来看,农林牧渔、商贸零售行业指数表现最好,分别上涨了3.3%、2.9%,而电力设备、通信行业跌幅较大。我们从估值的维度看,在中信市场风格指数中,消费类历史估值水平较低,其三年、五年、十年的市盈率分位数分别是11.8%、7.1%、9.1%,其较低的估值位置提升了其避险属性。此外,面对关税带来的外需预期下降,内需的关注度提升,未来消费政策继续加码的概率也在增加。

上周外围权益市场也经历了大幅波动,美股经过剧烈波动后呈现阶段性的超跌反弹,标普500指数周涨幅为5.7%,但指数点位仍低于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之前。相比之下,欧洲、日本、韩国市场的权益指数仍然呈现下跌走势。随着关税壁垒的提升,全球投资者对经济迈入衰退的预期进一步加强,这导致大宗商品的价格继续下降。权益市场的盈利也进入预期下调过程,后续仍需观察关税对全球贸易,以及企业盈利的影响,短期风险偏好难有系统性提升。

上周统计局公布了2025年3月的CPI、PPI数据。从数据分析,CPI当月同比增速为-0.1%,较2月-0.7%回升0.6个百分点,但CPI环比、PPI同比、PPI环比均较2月份回落。从分项数据分析,CPI同比降幅收窄,主要来自于食品项的增速回升,核心CPI和非食品分项均回升至正增长。相比之下,PPI各分项表现较弱,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同比增速均回落0.3个百分点,至-2.8%、-1.5%,带动PPI当月同比增速为-2.5%。结合CPI和PPI数据,一季度GDP平减指数仍然负增长。展望未来一个季度的通胀数据,仍不容乐观,随着美国关税税率的提升,预计后续出口需求会有所下降,供需缺口或继续扩大,导致通胀压力进一步抬升。

二、本周市场展望

战略上乐观,但短期基本面的冲击仍需消化。美国关税极限施压后,市场需要消化基本面回落的冲击,全球的衰退预期提升,在降低风险偏好的同事,也会影响基本面预期,盈利下修可能会集中在上市公司季报披露前后。面对关税的影响不断显现,提振内需补充外需减弱可能是政策发力的重点,消费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目前市场已经开始形成共识,内需的重要性提升。

面对上一周市场的大幅回落,长期资金入市托底增强了市场信心,根据Wind资讯4月7日、8日股票ETF基金份额分别增加了428亿份、418亿份。长期资金助力下,市场的悲观预期得到遏制,权益市场资金负循环的担忧已经排除,在各类投资者共识之下,市场底部已经基本探明。

预计短期市场进入震荡调整阶段,外部消化关税影响,内部验证企业业绩。虽然面临较多压力,但战略角度看多权益市场。从最近披露的金融数据看,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速进一步回升,M1增速也同样处于回升趋势中。作为经济的前瞻指标,社融信贷数据的回暖,有望引领经济基本面企稳。

三、权益市场投资策略

4月中下旬,进入上市公司集中披露年报、季报的阶段,业绩对市场的定价权会逐步提升,企业也面临盈利的考验。从一级行业指数看,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通信、电子行业或仍能维持较好的业绩增速,增加对相关板块的关注。在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关注红利资产的表现,谨慎对待主题风格板块。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未经特别说明,均源自wind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本材料既不构成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也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本材料由国金基金编写,未经国金基金事先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传送、复印、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载观点和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应被视为国金基金销售任何公募基金、资管计划或其他金融产品的要约,不构成产品未来投资策略及业绩的保证。本材料所载内容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金基金认为可靠,但国金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证。国金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委托财产,但不保证委托财产本金不受损失,也不保证一定盈利及最低收益。因使用本材料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国金基金不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在了解基金的特有风险并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期限和投资目标,独立做出投资决策。本材料制作时间:202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