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较上周持平,市场热点不断

市场评述(20221114-20221118)

上周市场回顾

进入11月交易周,市场整体较上周持平。两市成交金额周均上涨至9,925.49亿元,北向资金周净流入322.83亿元,两融余额15,708.14亿元。截至上周五收盘,上证综指周涨0.32%,收于3,097.24点,深证成指周涨0.36%,收于11,180.43点,沪深300涨0.35%,收于3,801.57点,创业板指周跌0.65%,收于2,389.76点。各行业来看,医药生物、传媒、计算机涨幅居前,分别为6.15%、5.12%、3.86%,有色金属、电气设备、汽车跌幅居前,分别为-5.29%、-3.50%、-3.29%。


市场热点

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不松劲,强结构

本次报告显著的变化是删除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表面看稳增长的正向激励出现弱化,但是同时也删除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表述也出现弱化,比较来看并不存在稳增长弱化的情形。实际上报告新增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表述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量的合理增长对稳增长提出了更明确的量化要求,同时报告提到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更好结果,对比二季度“实现最好结果”,意味着要在当前水平上更进一步,也指向稳增长仍需持续推进。报告提到,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维持了二季度的判断,并进一步解释不牢固的原因在于国内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上升制约消费复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面临收益不足等多方约束。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再次转负至-0.5%,由于疫情等特殊因素,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居民存款与企业存款之间的循环不畅,10月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5.3%,仍快于企业存款同比增速的10.4%,预防性储蓄意愿仍然较强。同时10月基建投资当月同比增速出现今年4月以来首次放缓,10月末两批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合计已投放7400亿元,在投放完成后项目充足性不足的短板凸显。因此,短期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自然需要稳增长政策发力。而从中长期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是未来政策的主线。另外,从稳增长的工具——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的角度看,进入11月财政政策开始筹划明年预算,做好衔接,货币政策则需要未雨绸缪,先于财政而动。而在负面约束的关键词中,报告仅提及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总闸门”仍未出现,基本延续了二季度的表述。另外,报告新增“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结合海外央行本轮货币政策操作的经验,通胀风险的确需要重视,但是结合通胀的可能动力看,当前属于潜在风险。在输入性通胀压力以外,央行提到,一段时间以来我国M2增速处于相对高位,若总需求进一步复苏升温可能带来滞后效应;冬季猪肉采购和采暖需求旺盛、春节错位等因素,特别是疫情防控更加精准后消费动能可能快速释放,也可能短期加大结构性通胀压力。但是当前的消费仍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复苏较慢的阶段,尚不具备快速推升通胀压力的动力。因此,综合考量正面激励和负面约束,货币政策的宽松取向并未改变。

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删除可能意味着总量工具的逐渐淡化。报告同时删除了“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作用”,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并通过金融机构向贷款利率传导的降息路径在下一阶段出现的概率下降。但是总量工具的淡化并不意味着流动性的收紧,一是前述的货币政策的宽松取向未变,同时报告新增“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密切关注国内国外经济金融形势和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加强对流动性供求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的分析监测”,反映从货币政策前瞻性的角度,年末流动性环境、海外流动性紧缩以及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外溢效应都是货币政策重点关注的内容,维护流动性的合理充裕是应有之义。

总量工具淡化的同时,结构型货币政策工具可能加大力度新增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那么对制造业和房地产支持的力度可能会加大,尤其是助力房地产的健康发展。报告新增推动保交楼专项借款加快落地使用并视需要适当加大力度,引导商业银行提供配套融资支持,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对保交楼的重视程度显著上升,并且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也获得了前置,结合11月以来密集出台的政策组合拳,房地产的政策环境更加友好。

定点医院ICU床位扩建至10%,11月游戏版号下发

上周医药生物板块上涨6.15%,跑赢大盘5.80%,涨幅排名第一。11月17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应对病毒的变异,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因此要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救治资源准备。一、持续加强定点医院建设。各地指定综合能力强、救治水平高的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定点医院要根据当地的人口规模,配足配齐救治的床位,同时对于重症的监护单元也就是ICU要加强建设,而且要求ICU床位要达到床位总数的10%。二、加强方舱医院的建设。三、要持续加强发热门诊的建设。ICU强化建设将拉动一系列重症病床所需设备放量。ICU中通常需要配置的设备包括呼吸机、高流量氧疗仪、输注泵、监护仪、除颤仪、血液净化器、ECMO、便携超声、移动DR等设备,相关ICU设备的销售在后续定点医院增加ICU床位建设中将会被拉动。

上周传媒板块上涨5.12%,跑赢大盘4.77%。11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11月版号。本次共下发了70个版号,其中移动版号数量56个,移动-端游版号数量5个,移动-休闲益智版号数量7个,端游版号数量2个。此次获得版号的游戏中优质IP游戏的占比提升。如果大厂作品未来几个月陆续拿到版号,游戏行业有望在明年上半年迎来基本面拐点。游戏监管层面,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游戏内容审查已经实施一段时间,游戏监管总体趋于稳定。另外头部游戏公司海外布局较早,叠加国内版号落地产品陆续上线之后带来基本面改善,头部游戏公司有望迎接业绩和估值双重修复。

投资策略及行业配置

本周大盘较上周持平,消费股、金融地产股涨幅缩窄,科技股持平,周期股小幅下跌。2021年,全球股市基本延续了2020年疫情后反弹向上的走势,多数国家股指年内创下新高。全球市场继续交易“疫情复苏”+“宽货币”逻辑。全球主要国家股票市场还是延续了2020年的上涨行情。从国内股市的表现看,沪深300全年下跌5.2%,创业板指数却上涨12%。同时,2021年股票市场一个重要的特征是行业指数表现差异很大,涨幅前三的行业分别是电力设备、有色、煤炭;跌幅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家用电器、非银金融、地产。表现最好的电力设备板块上涨47.86%;表现最差的行业家用电器下跌19.54%。行业表现出现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中国经济因为疫情控制得当,2020年率先复苏,但复苏动能在下半年开始减弱,比如下游地产、汽车、家电销售数据开始疲弱;虽然下游需求趋弱,但是上游供给端复产较慢,同时流动性充裕,造成各个产业链都是上游价格上涨,导致各行业利润端集中于上游。对应股票市场涨幅靠前的多数是上游行业,比如煤炭、有色、乃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锂矿、光伏行业中的多晶硅。下游行业由于需求疲弱,同时上游价格高企还在损失其毛利率。最典型是家电行业,一方面销售受到地产需求的影响,一方面有色等产品价格上涨还在挤压成本。

通过对经济周期、政策环境的观察分析,我们认为2022年股票市场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上半年受经济数据较弱影响,市场情绪可能相对悲观,但同时政策宽松的预期会逐渐增强,整体呈现出弱经济、宽政策的特征。下半年经济数据会逐渐好转,同时政策效应也会逐渐显现,宏观经济将走向“小复苏”,股票市场可能会出现中等级别行情。但如果国外经济受到美国紧缩、疫情反复等影响而导致中国国内经济和投资环境出现明显的比较优势,也可能会存在大级别的股票行情。

根据以上预判,我们在2022年建议重点关注国内政策和政府工作导向的变化,及时跟踪中央对经济预判的表述和政策调整力度。投资上,我们会在下半年保持股票的中性仓位,并在行业配置上适度分散,在指数震荡回落中逐步增加股票配置。我们将重点关注如下三方面:加强对价值龙头的跟踪研究,通过仔细分析其资产质量、现金流情况、公司战略调整三大因素分析其合理买入的价格区间,在下半年机会临近时果断加仓;对成长型的热点赛道(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军工等),做好对新技术、新变化的跟踪研究,挖掘成长机会,同时注意过度追逐热点的风险;行业上重点加强对消费、医药、科技等受益于高质量经济发展方向的行业研究。

从中长期角度,在注册制和退市新规实施背景下,优胜劣汰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个股分化将是中长期趋势,龙头企业和优质成长企业将持续受益。

(数据来源:Wind,市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与未来业绩保证)

声明:本材料由国金基金编写,未经国金基金事先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更改、传送、复印、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本材料的全部或任何部分。本材料所载的数据、资料及观点仅提供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材料所载内容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国金基金认为可靠,但国金基金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证。因使用本材料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国金基金不承担任何责任。